11月25日下午,《武林志》电影公映40周年庆典暨2023当代武坛群英会,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龙脉温泉度假村启幕。全国各地武术名家、传承人、社会贤达300余人汇聚一堂,回眸影视佳作,纵论武学文化,共襄武术高质量发展盛举。
40年前,由著名导演张华勋执导,李俊峰、戈春艳等一批武术名家、冠军出演的《武林志》于1983年上映。40年后再聚首,重温当年武林情怀,再叙当年铿锵岁月。欢声笑语,激情澎湃,本色不改,英雄未老。该片盛演不衰,堪称经典。所传递的武术精神、民族魂魄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观影者。
《武林志》导演张华勋透露,影片与男主角几易其名。片名最终定为《武林志》,主角定名“东方旭”。意为武林仁人志士万众一心的集体精神,一定会从东方冉冉升起。
武魂——民族精神
“沧州大地是我们的武术之乡。在这片土地,我不仅仅看到他们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怀,还了解到他们先辈们奋击敌寇的爱国精神。这就是我要寻找的根、寻找的魂。”张华勋表示,影片中东方旭与何大海,他有意运用反差的结构塑造人物。起初东方旭面对何大海的欺压,一忍再忍;面对不义之财,他断臂明志;面对何大海请其出任馆长,他临危受命;面对外国大力士的挑斗,他深明大义,敢于应战。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、震撼了观众。一个东方旭,一个何大海,在影片中揉进了张华勋导演所了解的武术家的家国情怀。这是中华民族生存搏斗的灵魂,更是中华武魂。
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会长杜德平分享道:“古人讲“四十不惑”。一部电影经历了40年,从时间、空间上看,从文化、武技上说,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,即便多年过去,仍然能够保持其魅力和影响力。电影本身传递的是功夫,传承的是精神。精神的传承,以“功夫”为媒介,兴我中华民族之魂,民族魂也是武术魂。
武德——民族特质
德为武之魂,技为武之体。《武林志》电影“东方旭”扮演者李俊峰表示,武术之人要有口德、手德。还要“用心”——中国人的“心文化”。学思践悟,以“心”贯之。要以博爱之心,传播武术、传播武德、传播健康。希望武术界同仁为中华武术的发展,团结一致,众志成城,振兴中华武术,传承武术精神。
《武林志》影片中扮演“郜莲芝”的戈春艳说道:“《武林志》电影贯穿了家国情怀、尚武精神。”她认为,电影中的正面人物以武御敌、以德服人,敢于“亮剑”,自强不息。人物形象身上具备宽厚、友善、泰然的气度,这种素质和修养是中国武术精神的体现。
武技——民族力量
“参加《武林志》的拍摄,是我一辈子的梦。这是我学习武术的根,也是我传承武术的魂。”《武林志》大反派扮演者刘烈红虽年过八旬,但声如洪钟、行步稳健。他是荧幕上臭名昭著的恶人,生活中乐善好施的好人,武林中闻名遐迩的名人。他感言:“我们剧组的每一个演员所展现的拳种不同,所塑造的人物不同,所诠释的性格不同,但初心一致,集大家之力,成就自我,影响他人。”
当年《武林志》中“小栓子”的扮演者郭良,专程从国外回京参会。他回忆道:当年扮演多部香港电影,乃当红小生。走进《武林志》想演大角色,却演了小拴子。当时有退组之心,但张华勋导演告诉他:“你要走了会后悔的。咱们这部戏将是最棒的功夫片之一。”郭良最终选择留下,并演出了小角色、大作为,成为荧幕代表作之一。
一部优秀的影片,不仅要达到艺术的升华,更要肩负起对于社会的责任。《武林志》电影,融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为一体,影片所传递出的尚武精神,即民族精神。以此厚植爱国热情,坚定文化自信。
为表彰《武林志》剧组全体影人对宣传武术文化所做出的贡献,活动组委会特授予张华勋导演武术宣传终身成就奖;李俊峰、戈春燕武术宣传杰出贡献奖;刘烈红、郭良、熊洋静武术宣传卓越贡献奖;摄影师关庆武、美工郑惠文、照明师倪宗泽、置景师田清保、道具祝天友武术宣传突出贡献奖。中国武协副主席张山、中国武协副主席胡春泉、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东敏、武林志公映四十周年庆典组委会执行主任李乃吉分别登台颁奖。
现场,南北各派武术名家、传承人轮番献艺,在一招一式之间,彰显中华武术的卓绝与气韵,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微,凝聚中华儿女的拼搏与智慧。
海南航空北京基地党委书记罗军,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会长关鹏,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李庆龙,社科院专家周春霞,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会长杜德平、秘书长鲁雪峰,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马学智,《武魂》杂志执行主编周亮等领导、嘉宾出席活动。本次活动由沧州体育局原副局长刘永福、静心太极创始人贾静主持。
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、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作为指导单位,《武魂》杂志主办,武林志(北京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,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、河南省武术协会、方圆电子科技出版社、北京丰台文化旅游集团支持,北京陈厚酒业、河北城普制冷设备有限公司、周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、云南醒武堂、一武一识武术文创赞助。
中国武术家协会
邮箱:zgwsj88@126.com
网址:http://www.zgwsj88.com/